【廣告】
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見,在人們心中,運動對有很重要的作用?,F(xiàn)在,我們經(jīng)??梢栽诮∩矸恳姷皆S多老年人,他們通過健身運動來提高機體,預防一些老年疾病的發(fā)生。
體育鍛煉有利于增強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的機能狀況,提高抗病能力。所以,運動健身對老年人的身體的健康長壽是很有好處的。
但是,運動也分很多種類。有的老人喜歡劇烈運動,覺得要渾身上下大汗淋漓才痛快;而有的老人覺得,運動要量力而行,微微出點汗就行了。那么,到底哪種運動方式更科學呢?
衡量一項運動是否適合老人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運動的強度,再一個是運動量。
用數(shù)值標準衡量:用170減去年齡,運動以后心率達到這個數(shù)值就可以了。比如70歲的老人運動以后的心率達到100次左右,就比較合適。
這個方法有適用范圍。50歲到70歲的老人是可以適用,但有一些高齡老人平時心率可能就八十二三次,都是很正常的,所以說這個方法不太適合高齡老人。
對于高齡的老人呢,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的算法,就是用基礎(chǔ)心率加上十到二十就可以了。
其實中醫(yī)也總結(jié)了一個方法,即:運動以后,微微出汗。微微出汗的意思就是,額頭或者是上背部出點汗。
頭為諸陽之會,頭上出汗了,說明陽氣已經(jīng)升發(fā),氣血已經(jīng)流通。人體的后背有督脈,有膀胱經(jīng),號稱是陽脈之海,后背出汗了,也說明運動量已經(jīng)達到了。
但是,不是每個老人運動之后就會給自己摸脈,很多老人也不懂心率如何計算。那有沒有一些表現(xiàn)或者是標準提示我們運動可能過量了呢?
老人在運動的時候有一些基本的底線不能跌破:一旦出現(xiàn)心慌、沒勁、頭暈、乏力等癥狀,就要趕緊要坐下來休息一下。對于運動,我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本想的是強身健體,但是萬一運動過量導致身體吃不消出現(xiàn)問題就不好了。
作為老年人,冬季的保暖和飲食不可忽視。那么怎么能通過飲食來抵御寒冬呢?
1、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肪轉(zhuǎn)化成能量,從而產(chǎn)生熱能,抵御寒冷。如果體內(nèi)長期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不足,身體的御寒能力會因此降低。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發(fā)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于提高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
2、富含礦物質(zhì)的食物
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zhì)缺乏有關(guān)。胡蘿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zhì),可將它們與肉類御寒食物摻雜食用;可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沙丁魚、蝦等富含鈣的食物,經(jīng)常食用對增體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
3、富含鐵的食物
鐵是參與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紅細胞擔負著機體中氧的運輸和代謝的重任。要把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變成熱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氣來“燃燒”它們。如果機體缺鐵,就容易患缺鐵性;而缺少運輸氧的“工具”,終的結(jié)果就是產(chǎn)熱不夠,容易感到寒冷。許多年輕女性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氣的房間里,也常常手腳冰涼,鐵的 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怕冷的女性冬天應多吃富含鐵質(zhì)的食品,如動物、牛肉、魚、蛋、 、大棗、乳類、豆制品等,能提高對寒冷的抵抗!
為什么老年人睡眠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睡眠時間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精神狀態(tài),雖然說年輕人睡得比較早,而老人睡覺比較晚,但從睡眠時間的長短上講,老人的睡眠時間確實比年輕人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nèi)促眠主要物質(zhì):合成分泌減少 急劇減少~特別是35歲以后,體內(nèi)自身分泌的明顯下降,平均每10年降低10-15%,導致睡眠紊亂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調(diào)。由于而水平降低、睡眠減少往往被譽為是人類腦衰老的重要標志之一。
其次老年人這個年齡大多已經(jīng)退休,所以一天參加的活動很少,消耗的體力少,所以到晚上睡覺的時間了還無太大睡意。說明身體還未疲勞。建議每天多從事下低強度有氧運動:快走 慢跑。這些對幫助睡眠是有直接作用的。
而年輕人則不太一樣,每天辛苦的工作造成身體疲勞,所以年輕人更需要比老人更長的睡眠時間,進而才能確保第二天旺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