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于甘肅省武威雷臺東漢時期鎮(zhèn)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它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
祖先高超的鑄造技術(shù)。
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fēng)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
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只正疾馳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xiàn)了駿馬凌
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gòu)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shù)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只凌
云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漢代奮發(fā)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gòu)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
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jīng)中所述的良馬的標(biāo)準(zhǔn)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rèn)為它不僅是杰
出的藝術(shù)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今年(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際,布什來華訪問,國家將原大24K鍍金青銅品“馬踏飛燕”
作為國禮贈與來訪的美國喬治·沃克·布什。
年初,為了加強我國珍貴出境展覽的管理,切實保證的安全,國家局發(fā)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目錄
》,其中64件(組)一級禁止出國(境)展出。銅奔馬即“馬踏飛燕”便是這其中的一件。
在我國歷史,銅馬雕塑有著怎樣的寓意呢,要說的馬當(dāng)數(shù)八駿。這就是周穆王西游時為他拉車的那八匹神駿。
周穆王周昭王之子。據(jù)《列子·周穆王》《穆天子傳》等史述:“穆王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shù)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構(gòu)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命駕八駿之乘……遂宿于昆侖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于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詔后事。遂賓于西王母,筋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王和之,其辭哀焉?!边@段神話的大意是,八匹駿馬拉著大車翻越昆侖山,西行數(shù)千里,載著天子周穆王終于來到西蘭母之國。穆天子和西王母會見以后,他們一見傾心,互增禮物,宴飲唱和,極盡賓主之樂。
為周穆王拉車的八匹駿馬,可謂“天馬行空”,奮鬃揚蹄。這八駿還各有兩個名字,一是以其毛色命名的,即稱:驊駱、綠耳、赤驥、白義、渠黃、逾輪、盜驪、山子,一是以其速度命名的,即稱:絕地、足不踐土,翻羽、行越飛禽,奔宵、夜行萬里,超影、逐日而行,逾輝、毛色炳耀,超光、一行十影,騰霧、乘云而奔,扶冀、身有肉翅。其中在銅馬界產(chǎn)生大影響的要數(shù)馬踏飛燕了,它是同馬界的標(biāo)志,也是銅馬界的驕傲。這八匹膠馬盡管色澤各不相同,但力速兼?zhèn)?,每匹都能足不踐地,迫風(fēng)逐電,夜行萬里。這就是天子周游天下,馬夫造父駕馭八駿在天空飛行的神話故事。自然,歷史的旅游家恐怕就是周穆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