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齒條制造工藝方法和控制措施
粗加工 本序是從毛坯轉化成半成品的過程。為了既降成本又提加工效率,安排在捷克斯柯達W200H數(shù)顯落地鏜床上,采用φ200mm刀盤、φ315mm三面刃銑刀和φ25mm刀盤進行加工。先采用φ200mm刀盤加工齒條的6個面,單面留10mm加工余量,然后用萬角度頭上φ315mm三面刃銑刀,沿齒形輪廓開出直槽,再將工件側立,用φ25mm刀盤按照排折線的方式加工出兩側齒形面,各面留10mm加工余量,轉下序,這樣可以快去大部分加工余量,比單用φ25mm刀盤粗銑齒槽齒條加工效率提近3倍。
齒條的齒厚公差是多少
齒條精加工的控制方法本工序采用的設備和加工方法與上序相同,區(qū)別在于齒條加工精度的控制。先將工件底面朝向機床主軸裝夾,下置等高墊鐵,找正完畢后輕輕夾緊就行,加工齒條底面至0.3mm加工余量,然后將工件翻轉180°,置于等高墊鐵上加工齒形,先將齒頂面加工至圖樣尺寸。由于齒厚和齒距精度要求很高,在精加工齒形的過程中,采用量棒進行邊加工邊測量的方法來控制齒形精度。
選擇量棒的直徑時,應使量棒外圓與齒廓的接觸點落在分度線及其附近位置上,一般按照量棒直徑D=(1.68~1.72)m進行選取,其中m為端面模數(shù)(mm)。經(jīng)計算圓整,采用φ(80±0.01)mm的量棒進行測量。具體控制方法為:按照圖樣要求的尺寸畫出標準量棒頂高點與齒頂之間的距離h。
加工過程中,先將齒的一側斜面加工至符合圖樣要求,然后將量棒置于一個齒谷中,利用百分表打表檢測量棒與齒頂之間的實際距離h′,h′與h之間的差值為Δh,那么刀盤沿著齒條長度方向上的加工余量A可以按照公式A=2Δhtan25°進行計算。
大量的齒條加工,普通都由設備消費制造,或設計制造分度機構來處置加工難題,也有設計分度機構在銑床上加工的。但是假設數(shù)量少,也完好可以應用銑床上原有附件,立銑頭、分度頭號中止齒條加工的等等,方式多樣。
1.適當?shù)恼扯龋簼櫥托枰邶X輪的一定轉速及溫度下保持其適當?shù)恼扯?,這樣可以在齒輪的表面形成油膜,以達到潤滑目的。
2.耐壓性:對重載荷齒面,潤滑油需要具有防止滑動時產(chǎn)生氧化,所以潤滑油需要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能。
3.熱氧化:因為高溫及潮濕等原因,潤滑油長期使用容易產(chǎn)生的氧化,所以潤滑油需要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