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冬季垂釣鯉魚,需要找什么樣的釣位
橋墩下也是釣鯉魚的好地方,因為這種地方一般水底都比較亂,有石頭之類的障礙物,鯉魚是很喜歡躲藏的,另外橋墩下又能夠遮風(fēng)擋雨,尤其是在降溫天,是非常適合作釣的。
不知道有沒有釣友喜歡玩橋筏的,以前在杭州工作的時候,春夏秋我一般都以臺釣為主,冬天極冷的天氣我偶爾就會玩下橋筏,既然是橋筏肯定是選擇在橋上作釣,下鉤的位置基本在橋墩附近(我喜歡釣河中間),事實證明這種地方上鯉魚的概率是很大的,遠(yuǎn)比手桿的上魚率要高很多。
如果釣水庫應(yīng)該在哪些位置下桿?大體上和上面說的一樣,具體位置我只說兩種,一是大壩位置,大多數(shù)水庫都是大壩位置較深,而且底下也會有很多亂石,你可能用一只比較短的桿子就能釣到魚。
另一種就是灣子了,那種既能避風(fēng)又能被太陽照射的灣子。釣灣子要注意,如果岸邊沒有障礙物、水比較淺、水質(zhì)清澈,那么一定要用長竿釣遠(yuǎn),起碼要在兩三米以上的深度,山體型水庫的話甚至可以釣到四五米以上。
如果你找到一個看起來不錯的灣子,用一只6.3或7.2的魚竿釣到四五米的深度,一兩次作釣沒魚建議不要輕易放棄,應(yīng)該多打幾次窩,畢竟天冷了魚不愛動,不像夏天那樣發(fā)窩快。
釣組搭配
初冬釣鯽魚,選擇比較窄的水面下鉤,收獲會好很多,這樣釣組不需要太長,4.5米以內(nèi)就行。主線在0.8-1號左右,子線在0.4-0.6號左右,其實野1生大鯽魚不多,個個能有2、3兩就可以偷笑了。這時候就算大鯽魚也會因為水溫低的緣故掙扎力度較小,所以釣組不需要太大。使用較小的釣組,對釣鯽魚尤為重要,有時候明明有魚但是不咬鉤,很可能就是子線用粗了。魚鉤2-3號袖鉤,浮漂使用瘦身的蘆葦浮漂,吃鉛1.5克以內(nèi)為宜,如果風(fēng)大可以稍大一些。
釣鯽魚的打窩方法有手拋窩、器具打窩、散炮抽窩、蘸麻團(tuán)打窩這幾種方法,分別應(yīng)用于不同的水情、水底地勢。
釣鯽魚,難的是打窩誘聚,真要把魚群誘進(jìn)窩子里了,怎么將窩子里的鯽魚釣上來,反而不那么難了。
鯽魚性子活潑,覓食區(qū)域不太固定,所以打窩的時候,不太講究精1準(zhǔn)投放,即便是手拋窩,一撒一大片,也能有不差的誘魚效果,所以很多釣友認(rèn)為,釣鯽魚打窩,手拋窩就足夠用了。
但是,在實戰(zhàn)中,因為水情不一樣,水底地勢不同,手拋窩的效果,只能算是一般,想要有更好的漁獲,僅靠手拋窩是不合適的,比如高低不平的水底,手拋窩誘魚就很糟糕,使用打窩器,誘魚效果就好很多。
生紅薯打窩、熟紅薯做釣
紅薯也叫地瓜,大江南北皆有種植,莖葉多,我們熟知的紅薯,此物來源非常廣,售價也不高。
鯉魚非常喜歡吃紅薯味的餌料,在野釣中,使用紅薯,自然也會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單用紅薯,發(fā)窩極慢,誘聚效果非常一般,但是稍微加工一二,馬上就不一樣了。
首先,準(zhǔn)備5斤玉米面,10個雞蛋,將10個雞蛋打勻,倒入盆中,加水,然后倒入玉米面中,攪拌成稀泥。
然后將20斤紅薯洗干凈,切丁,指肚大小即可,將玉米面稀泥和紅薯丁倒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后將其拋到窩點,用來誘魚,發(fā)窩極快。
取2斤紅薯切丁,小拇指甲大小,上鍋蒸上10分鐘左右,表面軟,芯子硬,也就是熟而不爛的狀態(tài),放涼之后,掛鉤做釣餌。
用拌勻了玉米面稀泥的生紅薯丁做窩料,半熟的紅薯丁做釣餌,一旦發(fā)窩,野釣鯉魚也能連桿給口。
配方很簡單,生紅薯22斤,雞蛋10個,玉米面5斤,該配方適合守釣,至少垂釣3天以上可以使用該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