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硬且粘的餌通常是比較忌諱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場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餌,典型的情況是鬧小魚。野1生的小雜魚游動能力好,搶食的本領(lǐng)比大魚強得多。這時如還用普通的餌,沒等落底便會被小雜魚搶光。加大餌的粘度與硬度,再適當(dāng)?shù)厣洗箴D,可以對排除小魚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的餌小魚吞不進(jìn)去,又啄不光,可保證落底后有餌在鉤上。
白色。對淡水魚來說,喜歡白色餌的比較多,特別是鯽魚,草魚,湖泊中,溪流中白魚,餐鰷魚等,它們可能由于習(xí)慣生活于水的上,中層干凈水域,所以對食物的色澤也偏向白色和淡色,以大變,小麥粉,玉米面為主配制的餌料均近似白色,引釣上述幾種魚效果極1佳。高手們時常在本身不太白的粉料中添加點“白1粉”,把餌料染成白色。在肥水,深水體垂釣中常能起到現(xiàn)奇制勝的效果。
多走動
有人經(jīng)常說這樣一句話:只要窩里有魚,哪怕扔顆羊糞蛋蛋都能釣上魚來。那么問題來了,野外水域這么多,并不是我們打上窩料魚兒就會進(jìn)窩的。
影響魚兒覓食活動軌跡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溫度、溫差、水深、地形、氣壓、噪音、水質(zhì)、食物等。也就是說,食物只是吸引魚兒過來的一個因素,但不是絕1對的因素。如果無法滿足其它條件,有可能打再多的窩子也釣不上魚。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我們畢竟不是魚,再聰明的獵手也有失手的時候。所以我們只能結(jié)合實際魚情多打幾個窩子。
到達(dá)一個釣點后,根據(jù)自己的知覺,感覺魚喜歡藏在哪里(比如深淺接合處、驊尖處、回水灣、水草邊等)就在哪里打上一把酒米,一次性打個三個以上窩點。當(dāng)然,打窩器進(jìn)行精1準(zhǔn)打窩。
收拾妥當(dāng)后先選擇一個窩子下鉤施釣,如果久等(比如半小時)無口,則可以到下一個窩點施釣,依次類推,哪個窩點有魚重點釣?zāi)膫€窩子。魚口變稀時,再繼續(xù)到下一個窩點下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