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水煎包",漢族傳統(tǒng)風味小吃,屬豫菜菜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起源于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是豫東、魯西南名吃之一,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其餡無論葷素均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diào)制,皮為小麥粉面發(fā)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內(nèi)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后澆香油,翻一遍出鍋即成,外脆里嫩,讓人口水直流。方法步驟:
1、將韭菜洗凈切末,胡蘿卜刨絲,豬肉切末混合;
2、加入老抽,鹽,黑胡椒粉拌勻;
3、中粉加水、酵母揉勻發(fā)酵至兩倍大揉成小劑;
4、搟成中間厚、四周薄的面片,然后包入餡料,收口捏褶;
5、將包子松弛半小時,平底鍋倒入油,將包子整齊排入;
6、中火煎至包子底部金黃適量的面粉水,煎至水蒸發(fā)。
做包子的過程稍微有一點麻煩,所以要時間充足一些的時候來做,我是平常會經(jīng)常包一些餃子存在冰箱里凍著,日常吃煎餃方便,趁著包餃子要做餡料,于是干脆做一大盆餡料,也方便來包一些包子。水煎包出鍋后,先生連連夸贊,不油不膩營養(yǎng)豐富還汁多美味。
依然秉承著家常的食材來做日常的家常美食,餡料用到了豬肉、香芹、蓮藕和大蔥,蓮藕和香芹的結(jié)合味道很不錯哦,比單一的芹菜餡或蓮藕餡都好吃得多。面粉中間掏一個窩,加入酵母和白糖,然后從中間倒入牛奶,充分攪拌至酵母融化,同時加一點點鹽增加筋性,鹽和酵母別挨著放,然后攪拌成絮狀,揉成光滑的面團。
灌湯包子與發(fā)面包子相比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定面(相對于發(fā)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餡中含湯。灌湯包子的和面方法,用行業(yè)術(shù)語說,屬冷水面團。冷水面團的特點是:色澤潔白,質(zhì)地細密,筋力大,韌性強,制成成品后,口感爽滑有咬勁。調(diào)制面團時,受季節(jié)影響,水量和水溫都應(yīng)做適當?shù)恼{(diào)整。一般來說,天氣涼、溫度低時,加水量要比天氣熱、溫度高時稍多加些水。用水量的基準是500克面粉加約225克水。水溫不能超過30℃,否則容易引起面團性質(zhì)的變化,使面團“掉勁”。冬季用低溫水,夏季用純涼水。有時夏季氣溫高,即使用冷水也出現(xiàn)“掉勁”問題。老練的行家這時會在和面時加一點鹽,以增強面團的筋度,促使面團組織結(jié)合緊密。行話說:“堿是骨頭鹽是筋”,指的就是鹽能增強面團筋力而言。
1,豬肉的蛋白質(zhì)為完全蛋白質(zhì),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構(gòu)成比例接近人體需要,因此易被人體充分利用,營養(yǎng)價值高,屬于蛋白質(zhì)
2,豬肉除了蛋白質(zhì)、脂肪等主要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豬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yù)防。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