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絮凝劑
主要分為兩大類別:鐵制劑系列和鋁制劑系列,當然也包括其叢生的高聚物系列。
無機絮凝劑包括硫酸鋁、氯化鋁、硫酸鐵、氯化鐵等,其中硫酸鋁早是由美國開發(fā)的,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種重要的無機絮凝劑。常用的鋁鹽有硫酸鋁AL2(SO4)3.18H2O和明礬AL2(SO4)3.K2SO4.24H2O,另一類是鐵鹽有三氯化鐵水合物FeCL3.6H2O.硫酸鐵水合物FeSO4.7H2O和硫酸鐵。同時,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純、改性進入到利用生物技術(shù)培育、篩選優(yōu)良的菌,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高效的絮凝劑的研究,因此其研究范圍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研究范疇。
簡單的無機聚合物絮凝劑,這類無機聚合物絮凝劑主要是鋁鹽和鐵鹽的聚合物。如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鋁(PAS)、聚合氯化鐵(PFC)以及聚合硫酸鐵(PFS)等。無機聚合物絮凝劑之所以比其它無機絮凝劑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絡(luò)合離子,且能夠強烈吸附膠體微粒,通過吸附、橋架、交聯(lián)作用,從而使膠體凝聚。而且,pam的分子量越高,越容易產(chǎn)生這些變化,對有關(guān)的因素就越敏感。同時還發(fā)生物理化學(xué)變化,中和膠體微粒及懸浮物表面的電荷,降低了δ電位,使膠體微粒由原來的相斥變?yōu)橄辔?,破壞了膠團穩(wěn)定性,使膠體微粒相互碰撞,從而形成絮狀混凝沉淀,沉淀的表面積可達(200~1000)m2/g,極具吸附能力。
絮凝劑工作原理
絮凝沉淀法是選用無機絮凝劑(如硫酸鋁)和有機陰離子型絮凝劑聚丙酰銨(PAM)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廢水中,便會產(chǎn)生壓縮雙電層,使廢水中的懸浮微粒失去穩(wěn)定性,膠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體、礬花。絮凝體長大到一定體積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脫離水相沉淀,從而去除廢水中的大量懸浮物,從而達到水處理的效果。為提高分離效果,可適時、適量加入助凝劑。由于大多數(shù)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本身或其水解、降解產(chǎn)物有毒,且合成用丙酰胺單體有毒,應(yīng)用領(lǐng)域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劑向廉價實用、無毒的方向發(fā)展。處理后的污水在色度、含鉻、懸浮物含量等方面基本上可達到排放標準,可以外排或用作人工注水采油的回注水。
高分子絮凝劑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是一個球形粒子受重力的作用,在靜止的液 體中進行自然沉降時,其沉降速度與粒子 直徑的平方成正比。一般直徑小于100 直徑的平方成正比。一般直徑小于100 μ的 細小粒子,其自然沉降速度是極其緩慢的。 實際上完全靠重力的作用,這些微粒是不 能沉降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雖然用量少,浮渣產(chǎn)量少,絮凝能力強,絮體容易分離,除油及除懸浮物效果好,但這類高聚物的殘余單體具有“三致”效應(yīng)(致崎、致癌、致突變),因而使其應(yīng)用范圍受到限制。然而,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及 其它水懸浮體中所含的固體懸浮物都屬于 難以自然沉降的膠體分散相或組分散相類 物質(zhì)。因此,利用具有絮凝功能的絮凝劑 進行固液分離,除去液相中的懸浮物質(zhì), 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分離方法。
陰離子聚烯酰胺陰離子聚烯酰胺使粒子間架橋或通過電荷中和使粒子凝聚形成大的絮凝物。陰離子聚烯酰胺是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主要用于各種工業(yè)廢水的絮凝沉降,沉淀澄清處理,如鋼鐵廠廢水,電鍍廠廢水,冶金廢水,洗煤廢水等污水處理、污泥脫水等。還可用于飲用水澄清和凈化處理。由于其分子鏈中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極性基團,它能通過吸附水中懸浮的固體粒子, 使粒子間架橋或通過電荷中和使粒子凝聚形成大的絮凝物,故可加速懸浮液中粒子的沉降,有非常明顯的加快溶液澄清,促進過濾等效果。采用無機絮凝劑時,因為投藥量大,產(chǎn)生的污泥量也大,所以實際應(yīng)用中主要采用人工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OPF,或采用無機絮凝劑與OPF相結(jié)合的方式。廣泛用于化學(xué)工業(yè)廢水、廢液的處理,市政污水處理。自來水工業(yè)、高濁度水的凈化、沉清、洗煤、選礦、冶金、鋼鐵工業(yè)、鋅、鋁加工業(yè)、電子工業(yè)等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