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等速肌力評定訓練系統(tǒng)——等速肌力訓練的適應癥
可根據(jù)肌力恢復的程度,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式;對于3級以下的肌力,可先在持續(xù)被動活動模式下進行助力運動,已進行肌肉的早期訓練,對于3級以上肌力可選用向心性肌力訓練和離心性肌力訓練。
禁忌:關節(jié)及相鄰關節(jié)失穩(wěn)、局部嚴重的骨質疏松、骨關節(jié)瘤、術后早期、關節(jié)活動度嚴重受限、軟組織瘢痕攣縮、急性腫脹、急性拉傷以及嚴重疼痛。
等速肌力評定訓練系統(tǒng)——訓練方法
等速向心肌力訓練:是常用的一種肌力訓練方式。由于等速儀器能夠提供不同的運動速度,因此可根據(jù)不同病情需要,選擇一系列不同的運動速度進行肌力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又稱為運動速度譜訓練,運動速度譜包括:慢速(1°~60°/s)、中速(60°~180°/s)、快速(180°~300°/s)及功能性運動速度(300°~1000°/s)。運動速度譜訓練包括肌力訓練運動速度譜訓練和功能適應性訓練運動速度譜訓練兩種形式:
A、肌力訓練運動速度譜訓練常用于運動系統(tǒng)傷病康復的早期及中期,以訓練肌力為主。常選用的訓練速度譜為: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60°/s共10種運動速度。每種運動速度之間相隔30°/s,每種運動速度收縮10次,10種運動速度共收縮100次為1個訓練單位。根據(jù)肌肉功能情況,逐漸增加收縮次數(shù)到2個或3個訓練單位。
B、功能適應性訓練運動速度譜訓練主要用于運動系統(tǒng)傷病康復的后期,以恢復日?;顒幽芰橹鳌_@個時期應進行快速、次大收縮強度及多次重復收縮的訓練,訓練速度接近日?;顒踊蚋偧歼\動時的收縮速度(300°/s),這對促進患者日常活動能力的恢復、運動員早日重返運動場起著重要作用。
等速肌力評定訓練系統(tǒng)——影響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橫斷面—— 指肌肉內各纖維束的橫斷面之和。舉例——肌肉生理橫截面往往可以通過眼觀和觸摸肌腹大小和質地來判斷。這就是為啥力氣大的人肌腹比較大和質硬。
肌肉的初長度—— 即收縮前的長度。 因肌肉是彈性物質, 故在生理限度內肌肉在收縮前被牽拉至適宜的長度, 則收縮時肌力較大。 當肌肉被牽拉至靜息長度的1.2倍時, 肌力大。舉例——肘關節(jié)在伸直位和半屈位,肘屈肌群所爆發(fā)的大力量是不一樣的。
肌肉的募集——同時投入收縮的運動單位數(shù)量越大, 肌力也越大, 稱為肌肉的募集。舉例——運動員往往在一身口令和激勵語言(如加油)能夠爆發(fā)更強的運動能力。
肌纖維走向與肌腱長軸的關系——在一些較大的肌肉中, 部分肌纖維與肌腱形成一定的角度而呈羽狀連接。 這種羽狀連接的肌纖維越多,成角也較大, 肌肉較粗, 產生的肌力也較大, 如腓腸肌或其他快肌, 具有較強的收縮力。
杠桿效率——肌肉收縮產生的實際力矩輸出, 受運動節(jié)段杠桿效率的影響。
舉例——人體運動學中的省力杠桿、平衡杠桿、費力杠桿三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