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而飼料所致的劣質(zhì)肉有廢水或藥等氣味;病理所致的有油脂、糞臭、腐1敗、怪甜等氣味。種用公母豬肌肉較紅,結(jié)締組織多,韌性大,不易煮爛或炒熟,口感差。注水肉呈灰白色或淡灰、淡綠色,肉表面有水滲出,手指觸摸肉表面不粘手。凍豬肉解凍后有大量淡紅色血1水流出。死豬肉胴1體皮膚淤血呈紫紅色,脂肪灰紅,血管有黑色凝塊,因死1亡時間長短不同臭味也不同。
黃1疸
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1高使動物的皮膚、黏膜、脂肪、肌肉和實質(zhì)器1官呈現(xiàn)黃色稱“黃1疸”。此類肉體放置時間越長,黃色越深。檢驗時注意與黃脂肉進行區(qū)分,黃脂肉是由于動物生前吃了含胡蘿卜素等特殊種類的飼料,宰后脂肪或淺部肌肉呈淺黃色,屬非病理性的,隨著肉體放置時間的延長,黃色可漸漸消退。
種豬肉質(zhì)量低劣,煮不爛,味道差。識別方法:(1)肉皮厚而硬,毛孔粗,皮膚與脂肪之間幾乎分不清界限,尤其以肩胛骨部位明顯,去皮去骨后的脂肪又厚又硬,幾乎和帶皮的肉一樣。(2)瘦肉顏色呈深紅色,肌肉纖維粗糙,紋路清,水分少,結(jié)締組織較大。
1、自然風干法:根據(jù)要求將肉切塊,掛在通風處,進行自然干燥,使含水量降低。例如風干肉、香腸、風雞等產(chǎn)品都要經(jīng)過晾曬風干的過程。
2、脫水干燥法:在加工肉干、肉松等產(chǎn)品時,常利用烘烤方法,除去肉中水分,使含水量降到20%以下,可以較長時間貯存。
3、添加溶質(zhì)法:即在肉品中加入食1鹽、砂糖等溶質(zhì),如加工火腿、腌肉等產(chǎn)品時,需用食1鹽、砂糖等對肉進行腌制,其結(jié)果可以降低肉中的水分活性,從而抑制微生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