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令人驚奇的 是,當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 時候,正有數(shù)十億顆中微子穿越你的 身體,其中一些就可能來自深空。你一生下來,就有中微子穿過你的 身體。而在你的 整個一生中,實際上只有十分微量的 中微子會與你身體里的 原子發(fā)生相互作用而暴露出它們的 行蹤。
早在20世紀初,物理學家在計算一種性物質衰變前后的 能量和動量時,發(fā)現(xiàn)沒有辦法軋平“賬目”。后來,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在1930年提出,是一種尚沒有辦法檢測到的 粒子帶走了缺失的 能量和動量。這臺探測器被稱為“冰立方”中微子探測器,是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壯觀的天文探測器。科學家們給這種假設的 粒子命名為“中微子”,意思是微型的 中性粒子。
正是因為中微子與其他物質之間的 相互作用極其微弱,所以很難對它進行檢測。直到1956年,美國物理學家萊茵斯才在一個核反應堆發(fā)射的 中微子洪流中,通過特殊的 方法驗證了中微子的 存在。1995年,萊茵斯因這項成果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么,中微子與天文學研究有什么關系 呢?中微子是除了電磁波外,攜帶著宇宙中核反應信息的 另一位信使,因為天體的 核反應會發(fā)射出中微子。中微子可以穿越星 系 ,且不與充滿宇宙的 電磁波輻射發(fā)生相互作用。星 系 的 磁場也不會對它們產生影響。這些特殊的 性質使得中微子可用于研究深空中所發(fā)生的 一些天文現(xiàn)象。佘山分為東、西兩部分,其中西佘山高雖僅及百米,卻是上海境內很高之山。
徐家匯天文臺是中國近代史座現(xiàn)代天文臺,雖然它的 初期業(yè)務主要以氣象為主,但其規(guī)劃目標卻包含了天文、氣象、、地磁、授時等眾多現(xiàn)代科學領域。當然,它的 目的 主要還是為法國來華的 船舶服務的 ,但客觀上也推動了西方科學在中國的 傳播。
1884年起,徐家匯天文臺開始用巴黎高梯埃(Gautier)中星 儀進行測時,算是開始開展與天文有關的 工作了。但蔡尚質(Stanlisnas Chevalier)神父等人始終覺得這個天文臺有名無實,于是決定籌款購買真正的 大型天文望遠鏡。百年滄桑的上海天文臺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國現(xiàn)代最早的天文臺應該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1898年,他們終于籌到10郎,然后向法國高梯埃公司定購了一臺赤道儀裝置的 望遠鏡,口徑40厘米,可謂當時遠東地區(qū)很大的 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