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白蠟樹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在正常情況下,白蠟初期的結實量比較少,而且空粒、癟粒比較多,但是用這個時期的種子培育成的幼樹可塑性大,適應性強,這在引種馴化上有著特殊的意義,隨著白蠟個體的生長發(fā)育,結實量逐漸增加,質(zhì)量也隨之提高,到了成年時期,白蠟結實數(shù)量、質(zhì)量達到高峰,這個時期能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采種的重要時期,當白蠟到了衰老期,結實數(shù)量逐漸減少,用這個時期的種實繁殖的植物適應性差,抗性也差,生長緩慢。因此植物的發(fā)育階段標志著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狀況。
樹體內(nèi)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積累是開花結實的物質(zhì)基礎,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內(nèi)源生長促進物質(zhì)和抑制物質(zhì)之間的平衡,在白蠟的開花結實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當碳元素含量與氮元素含量之比的比值大時,開花就會早,反之開花遲,另外它的變化率的變化,還影響花的性別,植物素是植物代謝的產(chǎn)物,低濃度的植物素,可對植物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及組織器的形成起調(diào)節(jié)作用。
白蠟的開花授粉習性也影響結實狀況,比較明顯的是某些樹種的花期不遇、雌雄異熟現(xiàn)象,常綠白蠟樹種是一種單性花,如果雌樹與雄樹相距太遠,則會使傳粉受阻,此外若雄株或雄花多,雌株或雌花的比例少,甚至沒有雌株或雌花的情況下,結實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沒有種實收成。
白蠟播種前的整地有哪些要求?
白蠟播種前的整地,為種子的發(fā)芽,幼苗的出土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那么為了提高場圃發(fā)芽率,以及便于幼苗的撫育管理,白蠟整地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細致平坦
白蠟播種地要求土塊細碎,在地表10cm深度內(nèi)沒有較大的土塊。種子越小其土粒也應越細小,以滿足種子發(fā)芽后幼苗生長對土壤的要求,否則種子落人土壤縫隙中吸不到水分影響發(fā)芽,也會因發(fā)芽后的幼苗根系不能和土壤密切結合而枯死。
白蠟播種地還要求平坦,這樣灌溉均勻,降雨時也不會因土地不平低洼處積水而影響苗木生長。
2.上虛下實
白蠟播種地整好后,應為上虛下實,上虛有利于幼苗出土,減少下層土壤水分的蒸發(fā),下實可使種子處于毛細管水能夠達到的濕潤土層中,以滿足種子萌發(fā)時所需要的水分。上虛下實為種子萌發(fā)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為此,白蠟播種前松土的深度不宜過深,應等于種子白蠟播種的深度。
土壤過于疏松時,應適當進行,在春季或夏季白蠟播種,土壤表面過于干燥時,應在播前澆水或播后進行噴水,為給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便于經(jīng)營管理,需在整地施肥的基礎上,按育苗的不同要求,把育苗地作成育苗床或壟。
3.苗床育苗
苗床育苗的作床時間,應在白蠟播種前l(fā)周進行,作床前應先選定基線,量好床寬及步道寬,釘樁拉繩作床,要求床面平整,一般苗床寬100-150cm,步道寬30-40 cm,長度不限,以方便管理為度,苗床走向以南北向為宜,在坡地應使苗床長邊與等高線平行,一般分為高床和低床兩種形式。
白蠟播種育苗的方法有哪些?
中粒種子一般用白蠟播種地的土壤覆蓋種子,小粒種子宜用含沙量較多的土覆蓋,粒種子用沙子、腐殖質(zhì)土、泥炭土、火燒土、糠皮和鋸末等覆蓋,撤播的缺點是白蠟期通風透光不好,株行距不一致,不便管理,也容易浪費種子。
而白蠟條播法,也就是帶狀白蠟播種或溝播,要根據(jù)不同花木品種和當?shù)刈匀粭l件、苗木生長速度、育苗年限和管理水平來確定條播的距離,一般條播幅寬5-10厘米,深度據(jù)種粒大小而定,大粒種子3—5厘米,中粒2-3厘米,小粒l-1.5厘米,把種子均勻地撒播在白蠟播種帶后,覆土輕壓,覆土厚度應與撒播相同。
白蠟點播法就是穴播,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點播,此法適于種粒大、發(fā)芽力強、白蠟生長壯的樹種和珍貴花木,為了保證出苗率,每穴可放種子2-3粒,出苗后間去多余的苗木,株行距要適宜,對于少量珍貴細小的種子,適于在溫床或溫室內(nèi)白蠟播種,以便管理及保護。
生產(chǎn)上常用淺木箱、淺盆或普通花盆點播,盆土用消毒過篩后的培養(yǎng)土,覆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并用浸盆法給水,進行細致管理,切根白蠟播種育苗,是近年來在綠化大苗培育中提倡采用的一種方法,對于直根性強、主根發(fā)達側根稀少的花木樹種,在培育綠化大苗時采用切根白蠟播種育苗的方法,可防止主根過深
16公分白蠟供應基地修剪
16公分白蠟供應基地自然圓頭形這種樹形沒有明顯的干,是根據(jù)杏樹的自然生長習性,略加改造而成。幼苗定植后,在距地面處定干,在主干上錯落著生5~6個主枝。雖無明顯主干,但有1個向樹冠內(nèi)延伸的主枝,其余主枝,則多向外圍延伸。在各個主枝上,每隔50~60cm,選留1個側枝,使其錯落著生于主枝兩側;在側枝上著生各類結果枝組。枝組的著生部位和延伸方向也不很嚴格,主要是著生于骨干枝的兩側和背下;著生在背上的枝組,只要長勢不過強,不影響骨干枝的生長,也不影響樹形和其他結果枝組,也可保留,有影響時,再進行縮剪或疏除。
自然開心形全樹可留5~6個主枝,夾角為50°左右,各主枝間保持一定距離。修剪時以輕剪和疏剪為主。并結合拉枝、扭枝技術,使之通風透光,以促進花芽形成。修剪以冬季修剪為主主要對主枝延長枝進行短截。修剪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進行合理的疏除。夏季補充修剪,疏通光路,創(chuàng)造良好的光照條件,并結合拉枝、疏枝、摘心等技術。時注意主枝、側枝相對少留枝組以中小型為主,修剪以疏剪為主,不宜重剪。
16公分白蠟供應基地疏散分層形或疏層延遲開心形有明顯的中心干,主干高度一般為50~60cm。全樹共有6~8個主枝,分層著生在中心干上:層3~4個;第2層2~3個;第3層1~2個。、2兩層的層間距離為100cm左右,第2、3兩層的層間距離為第3層主枝以上的中心干可以保留,密集時也可以疏除層內(nèi)主枝間的距離不少于20~30cm。在各主枝上,每隔選留1個側枝,側枝間的距離40~50cm,在側枝上再培養(yǎng)各類結果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