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鑄銅千手觀音銅像正面,體現(xiàn)觀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相當于《法華經(jīng)·普門品》所載,“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xiàn)聲聞身而為說法”之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化身。左面的大憤怒面體現(xiàn)觀音的解脫德,即徹底擺脫無明煩惱和種種束縛,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現(xiàn)“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左面的大憤怒面體現(xiàn)觀音的解脫德,即徹底擺脫無明煩惱和種種束縛,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現(xiàn)“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右面的含嗔面體現(xiàn)觀音的德,喻“常樂我凈”象征眾生的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觀音圣像總體表示觀音“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與“和平”的精神象征。
三大士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宜昌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觀音或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金毛犼。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右面的含嗔面體現(xiàn)觀音的德,喻“常樂我凈”象征眾生的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觀音圣像總體表示觀音“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文殊“頭戴五髻冠,右手持智劍,左手執(zhí)青蓮華”代表智慧。普賢右手執(zhí)金鋼杵,左手執(zhí)金鋼鈴,頭戴五佛寶冠。
圣觀音亦稱正觀音、圣觀自在,是諸鑄銅千手觀音銅像的總體代表,其形像具如上述。即通常所說的觀音。
馬頭觀音以馬置于頭,亦稱馬頭大士,觀世音的自性身。形像憤怒威猛,摧伏魔,故亦稱“馬頭明王”。
三十三身中之執(zhí)金剛身。凡有眾生應以執(zhí)金剛身得度者,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即現(xiàn)執(zhí)金剛身為其說法。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又稱“滴水觀音”,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執(zhí)灑水器,作灑水相。此執(zhí)金剛神為佛之守護神,以系跡身故,依本跡不二之義,稱為不二觀音。其像為兩手相叉、足踏荷葉之立像。持蓮觀音:中,手持蓮花的觀音,去東土大唐尋得高僧,幫助唐僧,指點化身,化解孫悟空,少僧,白龍馬的疾苦。并且在取經(jīng)途中多次相助師徒四人。是人們心目中的代表。鑄銅千手觀音銅像:又稱“滴水觀音”,右手持柳枝或作法印相,左手執(zhí)灑水器,作灑水相;或作右手持瓶瀉水狀。左手持缽。右手執(zhí)楊柳枝之立像,表“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之文意。
鑄銅千手觀音銅像手持一枝含苞未開的蓮花,斜放胸前。右手執(zhí)楊柳枝之立像,表“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之文意。腳底下踩著一片蓮葉,所以這種造型的觀世音菩薩便是三十三觀音之一的一葉觀音,也有叫做蓮葉觀音、南溟觀音。關于一葉觀音菩薩的傳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觀音菩薩乘坐一片蓮葉阻擋了洪水,解救了受災百姓,百姓感恩鑄銅千手觀音銅像的大慈大悲便捐錢造了觀音島供奉蓮葉觀音像。還有一種說法則是一個僧在乘船時遇到風暴,心中默默祈禱觀音菩薩的保佑,后來便看到觀音菩薩踩著一片蓮葉,這時狂風暴雨也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