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鋼結硬質(zhì)合金的鍛造
從鍛造性能來說,鋼結硬質(zhì)合金是較難改鍛的材料。燒結成形后的鋼結硬質(zhì)合金坯料,在鍛造前需進行球化退火,以消除殘余應力,獲得球狀珠光體,便于鍛造的進行。應將退過火的鍛坯上的尖角和棱角磨成圓角。
錘頭、錘砧、工具和胎模等使用前需經(jīng)預熱。鍛造加熱速度不宜過快,保溫時間不宜過長,坯料應在爐中經(jīng)常翻動,確保加熱均勻。
鋼結硬質(zhì)合金坯料加熱后,需經(jīng)適當冷卻,待其溫度下降大約50℃后開始鍛造。變形量不宜過大,鍛造比一般≤2,注意采用“二輕一重”的操作要領。終鍛溫度控制在900℃為宜。
鋼結硬質(zhì)合金鍛造的初1~3火次,一般是進行鐓粗和拔長,拔長宜盡量在V形鐵砧或胎模中進行。待鍛透后再逐步改變坯料的形狀和尺寸。
(1) GT35、TLMW50、GW50鋼結硬質(zhì)合金 該類合金脆性大,在鍛造過程中應以多向應力、單向變形的鍛造方式較為合適。鍛造中采用二輕一重的原則,鍛造比可取>2。自由鍛時每火徑向變形取6%~15%,模鍛時每火軸向變形取15%~25%(開坯時取下限,鍛透后取上限),鍛坯越大,相應的變形越小。
(2) DT鋼結硬質(zhì)合金 其顯微組織具有硬質(zhì)顆粒均勻彌散分布,顆粒尺寸細小,而GB5、TLMW50等鋼結硬質(zhì)合金中的硬質(zhì)顆粒的分布呈明顯的聚集狀態(tài),均勻度較差。DT合金的可鍛性優(yōu)于其他硬質(zhì)合金,可鍛溫度較寬,熱塑性較好。鍛造工藝為:700~800℃預熱,1150~ 1200℃始鍛,850~ 900℃終鍛。在、二次鍛打時,力求輕拍快打,進行鐓粗,滾圓。每次鍛打變形量控制在5%左右,須變向進行十字交叉鍛打,以求鍛透。改形鍛打時,變形量可適當增加到10%~15%。達到終鍛溫度時,應及時停止鍛打,重新回爐加熱后再繼續(xù)鍛打,鍛后必須緩冷。
因冶金缺陷引起的鍛造裂紋有哪幾種
因為冶金缺陷而引起的鍛造裂紋,在實際生產(chǎn)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由于鑄錠結晶粗大及軸心晶間裂紋而引起的裂紋。
2、鋼中的含銅(Cu)量過高時,在熱壓力加工中引起的裂紋。
這是因為當鋼在加熱時,由于表面發(fā)生選擇性氧化,使鐵先銅而發(fā)生氧化,而表層銅的含量卻相對地增加,形成一層薄膜,然后向內(nèi)部沿晶界擴散,形成晶界上富銅相的網(wǎng)絡,同時由于銅的熔點低(純銅熔點為1083℃)于鍛軋加熱溫度,在晶界呈熔融狀態(tài),以致在鍛軋過程中易于在表面形成裂紋,這種現(xiàn)象一般謂之銅脆。當銅中含銅量大于0. 2%時,如果加熱不當,即能形成此種裂紋。
為了防止上述疵病,普通鋼中的含銅量在技術條件中均有嚴格的限制。對于承受熱壓力加工的銅鋼,也不適宜采用單一的銅作為加入劑,而是在加入銅的同時加入適量的鎳,這樣可使α-Fe的溶解度增大及形成熔點較高的銅一鎳固溶體,這樣可以防止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為此目的而加入的鎳量應不低于銅含量的1/2。
在一般銅中由于冶煉時所用的鐵礦中含銅,或廢鋼中帶入的銅,因此鋼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少量的雜質(zhì)銅。在鍛軋含銅量較高的鋼時,可將坯料在還原性氣氛爐中小心地加熱,不使鋼件表面氧化,可以防止鍛軋時開裂。
在冶煉時要采取措施,將鋼中的含銅量降低在0. 2%以下,就可以防止發(fā)生上述開裂現(xiàn)象。
淺談鍛造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
淺談鍛造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
模鍛件分模線裂紋的分析
模鍛件經(jīng)熱處理后,經(jīng)常因分模線裂紋而出廢品,鍛造、熱處理互相推諉扯皮,不認可廢品。經(jīng)多年的分析摸索,產(chǎn)生分歧后,應將廢品的裂紋作高倍分析,看裂紋處是否有氧化物;若有,即可判為鍛造所致,若無,就要從原材料和熱處理考慮了。
快速消除鍛模燕尾裂紋
鍛模報廢原因很多,而燕尾產(chǎn)生的裂紋是其中之一。在工作中是這樣處理的:若裂紋細又不長,可在該處鉆一小孔,深度超過裂紋即可。若裂紋又粗又長,則要除掉裂紋再補焊,注意預熱和保溫。
機械加工件設計必須要做到內(nèi)外兼顧的原則
茂金鍛造機械加工小編了解到設計機械件,有許多考究。比如凡加工面都要有對應的基準面,便利夾持;螺桿要有平口,等等。此貼不講其它,但講一種套管內(nèi)件。此類件,結構在內(nèi)部,外部難以察知。我輩圖工,要有慈悲心,碰到此種件,佳在外部作一結構來識別,以便利技師操作。
一聯(lián)軸器,內(nèi)部有一環(huán)槽,以安頓卡簧。清楚明了,所聯(lián)之軸,為一長一短。技師拿到此件時,要兩端逐一調(diào)查,方知長短不同。若在對應外部開一環(huán)槽,則可由外知內(nèi),一目了然也。
又如螺母。螺母亦分左右旋。吾多見技師卸管接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不能撼動分毫。細察之,或曰,此乃左旋螺母也,反擰只能越來越緊。于是乎順向用力,應聲而松。何哉?內(nèi)部雖為左旋,然外部難以察覺也。若在外部切一槽,讓人一觀,便知其旋向也。吾觀管接頭良久,見空氣、氧氣皆右旋,燃氣皆左旋也。蓋人以右旋為常,若輕易卸之,則燃氣走漏,甚為危險;作左旋,則愈卸愈緊,稍神,方知為燃氣,轉(zhuǎn)而倍加當心是也。又有報道,地鐵站內(nèi)有些燈具,常常被人順走,后改為左旋螺紋,無一丟掉。隨手一擰,紋絲不動,愈擰愈緊,哪有空細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