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碳素電極具備的導電性傳熱性、耐溫性、耐溶劑腐蝕、沖擊韌性高、便于生產加工成形等優(yōu)勢。碳素電極得以無煙煤和冶金焦為關鍵原料(有時候添加小量天然高純石墨或石墨化碎)生產制造的導電性原材料。
碳素電極的比電阻器要比石墨化電極大2~3倍,在常溫狀態(tài)的抗拉強度比石墨化電極大一些,但傳熱性及耐還原性均比不上石墨化電極。因為關鍵原料是灰份較高的無煙煤和冶金焦,因此碳素電極的灰份一般為6~10%。
石墨電極生產周期長。普通功率石墨電極的生產周期為45天左右,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生產周期達70天以上,而需要多次浸漬的石墨電極接頭生產周期更長。
能源消耗較高。生產1t普通功率石墨電極需要消耗電能6000kW·h左右,煤氣數千立方米,冶金焦粒和冶金焦粉約1t。生產過程中產生一定數量的粉塵和有害氣體,需要采取完善的通風降塵及消除有害氣體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
一、原料:石墨電極的生產原料采用的煅后針狀焦。
二、中碎和篩分:針狀焦在機械設備里進行破碎并經篩分后按配方要求比例配料。
三、混捏:配料后的原料與一定比例的瀝青配合進行加熱混捏,制成具有塑性的糊料。
四、壓型:混捏后的糊料經冷卻到工藝溫度,進入壓機按產品要求規(guī)格壓制成型。
五、焙燒:在焙燒爐內,將'生胚'電極按工藝要求焙燒到溫度,焙燒后的制品采用專用浸漬瀝青,按特定工藝進行浸漬,以提高制品密度,機械強度,之后再對浸漬制品進行重復焙燒,以提升產品性能。
六、石墨化:將二次焙燒的制品在石墨化電阻爐內送電升溫至3000℃,使碳原子結構重新排列特定結晶形式,碳轉化為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