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玻璃鋼雕塑石膏模特點是耐熱、價廉、導熱系數(shù)小、復印性好。一般用于制作母模。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巖、銅等),創(chuàng)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制造方便,適于大型制品。但是不耐用,怕沖擊,干燥慢。多用于單一產(chǎn)品以及線型復雜的產(chǎn)品,如浮雕、中小型尺寸圓雕等。所用的石膏多為半水石膏即熟石膏。與水泥模一樣,可用磚頭、木材做骨架基礎,再覆以石膏層造型。為了提高剛度,防止裂紋,可在石膏中加入足夠的填料,如加入石英,可減少收縮和裂紋,加入水泥(石膏:水泥=7:3)增加強度。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加入適量乳膠,用水稀釋來制模,強度好,不起粉等。
為了減少收縮變形,提高剛度,可在石蠟中加入5%左右的硬脂酸。黃銅雖是常見金屬,但因易受樹脂輔助劑侵蝕,并會對樹脂固化產(chǎn)生不利影響,除非在工作面已鍍鉻或其他金屬的場合,否則不宜采用。制造方便,脫模容易,石蠟可反復利用。但精度不高。另一種用法:濕法卷管時,可將鋼管浸到70~80℃熔化的石蠟中,提起來冷卻后再浸,反復進行,直到所需厚度時,表面稍加修整,即可包覆玻璃鋼,為防止石蠟開裂,可在蠟中加入少量黃油。也可在蠟的外面包覆一層薄的玻璃紙,以此作為模芯,玻璃鋼固化后,加熱鋼管石蠟熔化即可脫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xiàn)代藝術中出現(xiàn)了反傳統(tǒng)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tài)雕塑和軟雕塑等。19世紀,在歐洲的許多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筑上安置了一大批顯示出卓越技藝的紀念碑和紀念性雕塑。這是由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出現(xiàn),沖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xiàn)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態(tài)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tài)方面探索?,F(xiàn)今,卡通雕塑已進入人我們的生活中。
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的區(qū)別需要從幾方面來分析,首先,社會公眾對他們就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在西方雕塑從業(yè)人員被稱為雕塑家,他們跟畫家,美術家被看著是同在一個群體,而在中國雕塑從業(yè)人員被稱為工匠,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只被稱為一般的普通從業(yè)人員,甚至是粗工。在印度,雕塑、建筑甚至繪畫均能以被觸覺感知的三維立體的觀念來表現(xiàn)。伴隨著西方雕塑的流入,這些雕塑從業(yè)人員才被認同,雕塑被列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雕塑家的地位才被提升,才增加了社會公眾對雕塑家的認同。這是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有何區(qū)別的其中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