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定義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把可追溯性的概念定義為:通過登記的識別碼,對商品或行為的歷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的能力。建立相應的追溯體系,確保出現(xiàn)安全質量問題時能夠追本溯源,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及時解決。將產品納入追溯體系的兩條途徑是:一條按照產業(yè)鏈從前往后進行(Tracking),即從原糧種植基地、收購商、運輸商、加工企業(yè)、到銷售商。
意義
對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供應鏈進行全程跟蹤,確保在問題發(fā)生后能夠進行追溯,成為監(jiān)控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的必要手段,而這也正是廣大消費者的期望所在。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為解決此問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便是早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進行推動,覆蓋食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企業(yè)、食品終端銷售等整個食品產業(yè)鏈條的上下游,通過類似銀行取款機系統(tǒng)的硬件設備進行信息共享,服務于終消費者。
內部可追溯性
內部可追溯性指在整體供應鏈中的一個企業(yè)或工廠中,在限定的特定范圍內掌握零件、產品動向的可追溯性。
例如,在發(fā)動機裝配工廠中,從供應商購入凸輪軸、活塞等發(fā)動機零件,將這些零件裝配起來。管理、使用這些產品的制造歷史記錄和檢查結果的信息也可以稱作內部可追溯性。
以上就是相關產品追溯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溯源系統(tǒng)測試
質檢部職責
負責所有標識的制定、檢驗狀態(tài)、標簽、準確使用的管理和監(jiān)控;
熟知產品可追溯性要求,當產品出現(xiàn)重大質量問題時,組織對其進行追溯;
負責原輔料、半成品、成品的檢驗;
負責符合性的判定,組織并報告相關部門對不合格品進行處理,跟蹤記錄處理結果;
負責針對產品質量問題,組織制定相應的糾正預防和改進措施,并分別進行跟蹤驗證;
負責質量信息分析及改進;
負責本公司的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的歸口管理。
負責組織對追溯系統(tǒng)的測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