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孩子背后的努力,比分數更重要
期末考試后,匯報成績這一幕應該會在許多家庭上演吧。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成績好固然皆大歡喜,可如果成績不盡如人意呢?許多孩子可能會被父母數落一頓,甚至被拿來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一番,而正確的做法是什么?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怎么做?今天跟著小編看新加坡的一則小短片《孩子的努力比成績更重要》。
飯桌上,媽媽詢問哥哥Jack和弟弟Sam的考試成績。其中哥哥回答了自己的成績:數學90分,英語85分……還挖苦同學比他努力卻沒他分數高。媽媽聽完仍不覺得滿意,淡淡地說:“你應該更加努力才對!”
媽媽然后問到了弟弟的成績,小孩看著手中的,不禁往下掖了掖,遲遲不肯拿出來....直到哥哥從他手里一把奪過,看到成績說了一句:“你完了!媽媽可能會殺了你!”弟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當媽媽看到孩子不堪的,正準備爆發(fā)時……她突然想起某天深夜,孩子伏案用功復習的一幕:困了也不放棄,繼續(xù)埋頭苦讀。
之后,媽媽的表情慢慢變了。將一個丸子夾進了弟弟Sam的碗中。接著,又往哥哥碗里夾了一顆。她稱贊Sam做得很棒,也稱贊哥哥做得很棒?!爸灰α司蜎]有什么遺憾的?!?
媽媽出乎意外的微笑,讓孩子釋放了自己內心一直壓抑的情緒,露出燦爛的笑容,重拾自信.....
后,一家人吃了一頓溫暖的晚飯。
孩子青春期,你一定要做的事
01要改變教育模式
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yè)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02把孩子當作同事一樣尊重對待
有的女孩子也是這樣。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jié)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么辦。我問她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同事在辦公桌放一本日記你會翻看嗎?她說不會。那你為什么看孩子的日記?探查原因的過程中,一方面,家長要堅持深入地分析,要態(tài)度和藹,謹記不要發(fā)怒,不要責備孩子,使孩子能說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她說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03讓他參與家庭大事
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家長,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顧,周六、周日讓孩子照顧,這樣你老了他也會照顧你。
04從孩子的態(tài)度中
發(fā)現自己教育方式上的問題
當孩子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現。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jié)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頭吃。在家里你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訴他。
05關注孩子好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
我們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不好的朋友。
06關注孩子的興趣
盡可能與他共同感興趣
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是找到他未來的職業(yè)所向。
07給孩子信任
減少不必要的嘮叨
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家長和老師共發(fā)力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教育的出路,發(fā)力點在家庭,沖刺點在學校。
一個孩子要成長,離不開學校支持,更離不開家庭支持。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和老師應該成為的搭檔。
作為家長,要經常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發(fā)展狀況,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作為老師,當孩子在校出現問題時,應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尋求家長的支持與幫助。
家長和老師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這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互相成就。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要多用心,老師要更上心,才能把孩子帶上正軌,讓孩子擁有美好的人生。
為了孩子,這一路請家長和老師肩并肩!
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用好家庭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就是的教育。
營造家庭文化。除了給孩子準備獨立的臥房,添購書籍和玩具等物質外,我每天會在餐桌上和孩子聊生活瑣事,也聽孩子說話,這樣的交流方式一直延續(xù)到現在。另外,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會帶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一年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這樣被孩子記在了心里。
布置家務勞動。給孩子布置晾曬衣服、做飯等家務勞動,在勞動中,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管理時間的竅門。
安排閑暇生活。閑暇時光,和孩子一起運動,讀書,做點心,做公益,有內涵的閑暇生活提升了孩子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