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安全感的兩大補救
2、的陪伴 重建孩子的安全感就需要有足夠的陪伴,但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有意義。比如說,孩子在一邊玩玩具,而你在一邊玩你的手機,這不是陪伴,這只是你們倆剛好坐在同一間屋子里罷了。
不知有沒有看過一個新聞:媽媽和孩子去泳池游泳,結果媽媽只顧看手機,后孩子溺死了都不知道......
孩子不僅要陪伴,還要的陪伴。有一句簡單又深刻的話:真正的陪伴,是互相看見對方。這里的看見不是指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看,也就是說,真正的陪伴,是用心去感受對方。
怎樣避免孩子變成熊孩子呢?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家長在正道上,孩子也會走正道,比如說,不大聲呵斥孩子,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不會把情緒宣泄給孩子,情緒平穩(wěn)的和孩子說話,沒有不良的習慣,只要家長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就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第二,轉(zhuǎn)移注意力。讓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一般來說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比如說孩子在超市里想要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家長可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說:“寶貝,快來幫我挑一挑你愛吃的橘子吧!?!狈疵娴睦邮呛浅夂⒆?,告訴他這樣做要挨打。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jīng)歷中無一例外。
第三,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同時家長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適合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于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孩子沉迷電視的時候,家長可以誘導孩子:“現(xiàn)在洗澡,待會我會給你講兩個故事聽;熊孩子,就是在家長眼里,不懂事兒,調(diào)皮,不按家長意愿去行動的孩子?,F(xiàn)在看電視,洗澡后沒時間講故事。你自己來選吧!”
第四,給予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念,孩子調(diào)皮搗蛋沒關系,但是一旦犯了原則性的錯誤,家長一定不要孩子,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并且加以改正。
第五,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適合由于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常識的事件。比如說孩子不小心弄花了沙發(fā),家長可以教育孩子:“看沙發(fā)都花了,以后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房間里。”
家庭教育≠作業(yè)教育
家庭教育≠作業(yè)教育
培育良好習慣 多與孩子交流
如今學生學習壓力日益增大,在一些家長眼里,孩子的教育只剩下了作業(yè)、分數(shù)、排名。孩子的人生成長旅途中,有著太多更有意義和更有價值的東西。家長的示范、,家長自身的識見和正能量,是教育孩子的資源。眼里只盯著北大清華的家長,不是好家長。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心有溫暖,行有陪伴,才是好家長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