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存在的問題
某電廠2號鍋爐空氣預熱器2007年改造更換為29 -VI(T)型空氣預熱器。采用三分倉轉子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由圓筒形的轉子和固定的圓筒形外殼、煙風道以及轉子驅動裝置組成。受熱面安裝在可轉動的轉子上,轉子分為48個分倉,每個倉格填裝3層傳熱元件。轉子驅動方式采用中心驅動,轉子每轉動一周完成一次熱交換過程。原設計轉子旋轉轉向為:煙氣- -一次風- -二次風- -煙氣。29-VI(T)型空氣預熱器原先設計值煙氣出口溫度(修正后)為120~127℃;一次風出口溫度為(378士5) ℃;二次風出口溫度為(337士5) ℃。該鍋爐運行至2013年一直存在著排煙溫度偏高,檢修前性能試驗時,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為134. 86 ℃(修正后)。比29 VI( T)型空氣預熱器設計值高15. 86 ℃,夏季鍋爐滿負荷運行時排煙溫度高達150.9℃ ,經(jīng)初步估算:排煙溫度比設計值高15℃,影響鍋爐效率接近1% ,增加機組煤耗達2.8 g/kWh。
空氣預熱器結構
頂部導向軸承
頂部導向軸承為球面滾子軸承,安裝在軸套上。軸套裝在轉子驅動軸上,并用鎖緊盤與之固定.導向軸承和軸套的大部分處于頂部軸承箱內。頂部承箱兩側焊有槽形支臂,通過調節(jié)固定在頂部結構上的螺栓和支臂的相對位置來改變轉子頂部軸承中心的位置,從而達到調整轉子中心線位置的目的。頂部軸承支臂與頂部結構用8個鎖緊螺栓和上下墊板定位固足,待頂部軸承位置終調整就位后,即可將上述墊板與頂部結構的翼板焊在一起。頂部軸承采用油浴潤滑,潤滑油等級與底部推力軸承相同。頂部軸承箱上有加油孔、注油器、油位計、呼吸器和放油塞。另外還設有用于安裝測溫元件的1/2”BSP螺紋孔。
對空預器的改造
脫硝系統(tǒng)中當氨的逃逸量為 1 μL/L 以下時,煙氣中的氨含量很少,NH4HSO4生成量也很少,此時空預器的堵塞現(xiàn)象較輕;當氨逃逸量增加到 2 μL/L時,空預器正常運行 0.5 年后發(fā)生明顯的堵塞現(xiàn)象;當氨逃逸量增加到 3 μL/L 時,空預器正常運行 0.5年堵塞現(xiàn)象嚴重。因此,控制氨逃逸量是保證空預器性能的關鍵。脫硝系統(tǒng)實際運行過程中,造成氨逃逸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劑活性降低、NOx和NH3濃度場分布不均勻以及氨過噴。NOx和 NH3濃度場分布不均勻可通過調整噴氨的各閥門開關程度調整濃度場分布。SCR 催化劑的使用壽命一般為3 年。在催化劑使用 15 000~20 000 h 后,其活性通常約降低 1/3。此時如果要提高 NOx轉化率,需要增大催化劑的注入量,但這又會造成 NH3逃逸水平的 (>5 μL/L)。因此,工程中采用通過預留催化劑將來層的方法來控制 NH3逃逸率,即在 SCR 投運的初始階段,使用 2 層或 3 層催化劑;2 年后,新增 l 層催化劑;3 年后,更換已到使用壽命的催化劑,確保 NH3逃逸率始終控制在 3 μL/L 以下。
石油化工中加熱爐余熱回收
目前工業(yè)上加熱爐煙氣余熱回收使用的熱管空氣預熱器主要有兩種布置方式:一種是將熱管換熱器置于加熱爐頂稱為置頂式,其優(yōu)點是只用一臺空氣鼓風機,煙氣憑煙囪抽力通過熱管換熱器,可以省去一臺引風機。缺點是熱管換熱器的阻力必須設計在煙囪抽力允許的范圍以內。另一方面熱管換熱器放置在爐頂增加了爐體支架的荷載。這兩點限制了熱管換熱器的管排數(shù)和重量,可能影響回收的熱量。另一種形式是將熱管換熱器布置在地面上成為落地式。這種設計方式的優(yōu)點是熱管換熱器的體積、重量、煙氣側的阻力限制都不十分嚴格。地面的維修也方便。缺點是需要增加一臺引風機,增加了動力消耗。此外,其管線也比置頂式復雜一些。從換熱效果來看,落地式布置有利于充分回收熱量,但是主要取決于現(xiàn)成改造的條件。將置頂式安放類型的一例熱管換熱器在相同原始參數(shù)條件下改為落地式,由于增加了引風機,因此可使煙氣流速大大提高,這不僅提高了煙氣側傳熱系數(shù),而且對消除熱管束的積灰有利。實踐證明引風機的電耗在整個效益的平衡中所占份額是非常有限的。